這次台灣行, 最讓我們依依不捨的, 第一當然是台灣的家人, 第二就是台灣的小吃啦!
講到台灣的吃, 我們還有一個新發現, 就是台灣的菜味精放得少了, 很多餐廳或者小吃攤好像都沒有放了. 這是我們覺得最"進步"的地方. 反而美國的中國城食物味精還是加很重.
這一次我們吃到的好料真是不少, 這邊無法一一記下來. 可惜因為場合地點的關俙, 當時也沒有辦法把我們喜歡的食物拍下來. 台北吃過的地方有: 師大夜市, 公館, 國賓大飯店, 晶華大飯店, 圓山大飯店, 泰平天國, 還有已經不記得名字的餐館.
Overall, 最佳食物集中地仍然是公館. 我們最喜歡, 百吃不厭的是大學口的割包和四神湯, 大腸包小腸. 皮皮的媽媽原來從沒吃過, 就在我們買給她嚐過一次之後, 大大的喜歡, 每一次我們要從公館買晚餐回去, 她就是點那 3 樣!
在這邊要特別紀錄一下的就是這水源市場巷口的"宜蘭蔥餅". 以前我還在台灣時沒看過這一家. 這一次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就是我們每一次經過那攤宜蘭蔥餅, 總是看到大排長龍, 走進看一看那宜蘭蔥餅的樣子, 倒不覺得特別.... 我每一次都想跟著排排看, 吃看看到底是什麼魅力讓大家都願意排那麼久的隊... 不過皮皮覺得太麻煩, 所以都作罷. 就在經過那攤位第 4 次之後我不管了, 決定排了. 所以我跟皮皮分工合作, 我去其他攤位買其他的, 皮皮留下來排. 我是公館從頭到尾走一遍, 準備齊全我們要買回家的其他的吃的之後, 回到那攤位, 才差不多輪到皮皮. 估計等了有> 40 分鐘吧! 那攤位有6個人在工作, 2 個人煎, 要不斷的翻面, 2 個人放新的蔥餅, 2 個人負責包和收錢. 他們慢的原因是他們雖然有兩個大的煎爐平台, 一次卻只能完成 6 個煎餅; 常常有人一次就買 6 個, 下一個顧客就要再等下一批 6 個出爐.
宜蘭蔥餅是螺旋型的, 外表雖看起來乾乾的, 裡面卻一點也不乾, 充滿三星蔥汁; 外皮煎的有一點酥酥脆脆的, 裡面蔥香加胡椒的口味, 果真很好吃. We can see why people line up just for this!!
1 則留言:
不早講~我下次也要去買!!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