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文章分享:『不必說謝謝的民族』

這篇文章是我在樂活旅行通訊中讀到的,非常棒,貼上來與大家分享。非常符合最近的學習,包括新谷醫生之養生學,以及聖經中分享與愛的精神。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讓我們彼此說 Wuninang,更別忘了對這大地說 Wuninang!

遊學一定要出國嗎?其實仔細想想,每次旅行不都像一次『遊學』?
就拿前陣子去布農部落休閒農場來說吧,我們就是一邊玩,一邊學到了不必說『謝謝』的生活智慧。 

布農部落休閒農場位在台東鹿野鄉,是布農文教基金會創辦人白牧師帶領族人所創立出來的原住民主題農場。在這裡,原住民可以不用違背樂觀知足的民族性、像漢人一樣在都市裡汲汲營營,而是在屬於他們的土地和文化上快樂工作,同時慢慢復興政府漢化政策下所流失的部落文化。

在和白牧師聊布農文化的時候,他告訴我們一個很有趣的事─在布農母語裡面,沒有『謝謝』這個辭彙。
因為布農族原本是一個狩獵維生的民族,他們在需要的時候才上山獵捕動物,而拿回來的食物也不是中飽私囊,而是部落共享,老的、小的、瘦的、弱的都挑完了,最後才是年輕力壯的族人分享。所以在這個小小烏托邦裡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你小的時候我養,我老的時候你養,資源通通共享,何必要說『謝謝』呢!
直到現在被政府禁獵了,部落還是遵循的傳統的分享精神;孩子下課可以去教堂免費課輔、老人每週都有青年族人自願看護和送便當。看著台灣和世界先進國家不停修法制定更好的老年與弱勢福利政策,布農族已進行幾百年宛如禮記禮運大同篇『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生活方式,似乎早就實現了最先進的社會福利。

不過為了和漢人文化交流,族人們還是硬想了一個和『謝謝』比較相近的單字教我們─Wuninang,也就是『你幫到我的忙』的意思。因為這個和諧共生的民族,上山打獵時如果發現其他族人的陷阱有抓到動物,絕對不會置之不管,而是會主動幫忙處理,甚至扛下山給獵主,這時候收到免費宅配服務的獵人就要說Wuninang啦~

白光勝牧師還跟我們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現在在販賣部販售的果醬、果醋、醃梅其實並不屬於布農傳統食物,那是因為一位教授告訴他們,農產加工品可以保存過剩的食物,成品也會比農產品本身的收益高、也比較方便遊客攜帶,他們才學會製作的,要不然其實布農族自古以來只吃『新鮮』的食物!
 蔬果,他們只在產季摘取所需,剩下的則留給大地其他的生命食用。
肉類,他們只上山獵捕可足以飽腹數量,碰到懷孕的動物不打、還沒長大的動物不打、不是自己獵區的動物不打、數量超過所需也不打。

 「原住民是活在『今天』的民族,我們絕對不會把明天的資源趕盡殺絕!」白牧師認真的對我們說。

是啊,在全球糧食危機之前幾百年,他們早就知道和大地和平相處的重要。
反觀現代文明,到底是越來越有智慧,還是越來越愚昧了呢?
所以在離開這個不必說『謝謝』的部落之前,我還是向大夥兒說『謝謝』了,謝謝他們教了我這門『最先進的古老智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