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旅回來之後許多朋友問我的旅遊如何, 我對德國&義大利的感想如何, 我總是這樣跟他們說:(在這邊先寫對德國的)
德國是個非常有秩序的國家, 做事真的是一板一眼的; 他們非常有效率, 許多設計都是整體思考過的, 不是東一個西一個的 腳痛醫腳 頭痛醫頭 的辦事方法; 比如說下飛機之後出來外面就直接可以領行李及入關, 不必走很遠; 還有很多例子以後再提.
他們非常的環保, 很少看到塑膠寶特瓶, 大部分都是玻璃瓶, 廁所紙多是環保再生紙, 也許犧牲一點方便性或是舒適, 但是卻減少環境很多負荷; 城市裡很少看到塞車情況因為大部分的人在城市都不開車, 很多人不分男女老少都騎腳踏車, 大眾捷運非常發達, 而且乾淨舒服(比起法國&紐約), 火車很發達, 而且準時, 我們總共坐了 6 天的火車, 真正誤點的(半小時)只碰到一次; 開車或是室內也不多開冷氣, 我總開玩笑的說(但也是事實) 我所去過的地方中冷氣開最強的是美國大使館外的警衛室.
大部分都看不到英文指標, 廣播也不說英文, 即使在美國大使館!! 最深刻的切身經歷就是我到大使館辦美簽, 他們發了一個號碼牌等人叫我面談, 我必須請一位坐隔壁的會講英文的德國高中生告訴我他們叫到我的號碼. 還好面談他們不是跟我講德文!!
德國很注重他們國家的歷史, 在柏林, 幾乎到處都告訴你德國發生過什麼事, 包括電視節目, 尤其他們表現對猶太人的抱歉以及不斷提醒教育後代人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很佩服德國這樣勇於認錯的精神. 我在參觀他們的猶太人博物館時, 總是會去想到我們中國人從滿清末年開始所受到世界各國的侵略屈辱.... 一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受到日本的侵略許多人受的凌虐...... 便覺很哀傷. (以後再跟大家報告我去的一些博物館&多放照片.)
在德國餐廳吃飯都要買水, yes, 水要錢! 而且他們喜歡"汽水", 就是加氣的礦泉水. 一開始我喝得很不習慣, 覺得喝了不止渴的感覺, 但是幾天以後反而喜歡有氣的水, 而且我發現我這樣不會喝很多, 也不必上很多廁所. 一舉兩得!
那邊上公共廁所大部分都會 charge 錢, 25 cents 到 1 歐元不等. 他們宣稱這樣廁所很乾淨, 我們不以為然, well, 這一點還是美國好. 所以我在那養成水喝得不多, 但是奇怪的是也不覺得容易脫水(跟在美國比起來).
吃的方面我們最喜歡的一餐就是他們的早餐, 尤其是每天新鮮的麵包. 那邊麵包做得真的很好吃, 大概跟台灣有得比, 雖然很多種類口味跟台灣很不一樣, 但是比美國是強多了! 我們喜歡的吃的還有很多, Falafel, Currywurst, 義大利麵..... OH.... 現在想到還是垂涎三尺! 下次再多寫一點並附上照片!
有一點我們訥悶的是德國殘障人都跑哪裡了! 路上我們很少看到殘障人士, 也沒有看到幾個乞丐. 這次 2 個星期在德國, 只有注意到看過兩個殘障人士在公共場合.
我們還發現德國的蜜蜂比蒼蠅多, 在戶外吃飯, 跑來沾你的食物的都是蜜蜂.
還有我發現德國帥哥很多, 皮皮(不甘示弱)也說德國美女很多, 大概是因為他們第一點常常走路運動, 身材就很好, 但是不只這樣, 就是整體的型很吸引人就對啦!!
以前就覺得, 這次更確定我這樣的感覺: 其實台灣(比美國)跟歐洲還比較像, 文化也好(精緻文化), 歷史也好(歷史悠久), 自然風景也好(陡峻山峰&植披景觀比較接近), 景觀也好, 都是地小人稠, 所以小小的街道, 擠擠的房子, .......
我覺得我在德國學習到最多的是歷史. 我覺得皮皮受到最大影響的是環保概念!! 他現在開車不再一進車 馬上就打開冷氣開到最強, 也注意隨時關燈關電器, ...... Well, 這次旅行之後, 我一個很深的感觸是在美國很幸福, 地大物博, 幾乎要什麼有什麼. 大部分的美國人都不多想資源問題, 我剛到美國看美國人用紙之浪費有時很心痛(是真的! 其實台灣是挺環保的. 台灣最浪費的地方是吃的, 我覺得); 也不節約用水, 因為實在太便宜了; 冷暖氣開得超強, 所以夏天在屋內要穿夾克, 冬天在屋內要穿短袖. 現在油價大漲之後才漸漸讓人警覺到環保問題, 熟知美國其實用掉全球快一半的(有形無形的)資源. 所以我跟美國人(尤其是學生)分享我的旅行經驗時都不忘跟他們強調德國那種"斤斤計較的"環保的態度以及要珍惜美國的一草一木.
去了一趟德國, 實際去觀察去感受之後, 對德國真正比較有感覺, 比較了解這個國家, 也對德國人有著不同的認識. 真是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德國之所以為德國, 是有它的道理, 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